Hi,这里是 Wan

紧张开发中,顺利的话 1 月较晚的时候就可以和大家见面了~!

在这期间,我们完成了如下事宜:

长内容的思考和推进:长期来看,长内容的价值无需多言。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与用户对话,聊聊我们的思考,分享对方的感悟。但除了基础的 101 用户手册性质的内容外,还需要介绍、关于、分享等类型的内容,写文章还是比较头秃的hh埋头中👨🏻‍💻

集中开发:讨论并确定路由规则、接口规范等事项,并且讨论了部分交互的逻辑,补充UI缺失的细节,画UI的时候比较偷懒hh克制、尊重,自然而然,尽可能地追求极致的体验与细节。

社区的思考和讨论:社区的重要性很高,优点很多,难度很大。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这一块,我们也在持续地探讨如何去做。有一个进展是,原计划是稍后面再启动,现在可能会希望尽可能早地进行一些非正式的探索,比如 Pros、大使或者说是同行者、同路人、拥护者。也有在做一些具体的讨论和落地。

GitHub 回复了:终于可以正式启用 GitHub 进行协作了。复杂系统经常会出现被忽视的流程性风险,所以即使是小小团队也有必要使用一些工具,但要注意避免消解或者说是内耗。很多时候往往变成了少数人的偷懒,多数人的内耗

分众的创始人江南春分享说相较于一般的公司只有 7 个人向大老板汇报,他们有 70 个人直接向他汇报。有几个原因,决策链条短,足够的快;更能够了解前线在发生什么;容纳更多优秀人才;更强的饥饿感。分众一年卖 180 亿广告,人效 1800 万。哪有什么好方法,不过是勤奋罢了。

目的地杭州:简单讨论了一下杭州的计划,顺利的话年前我就会搬往杭州,同时计划年后小团建一波。选定杭州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是能够感受到活力与创新,同时有不少前辈、同辈在杭州耕耘、生活。努力工作,用心生活

其他:一直在思考需求、价值、人群等问题,有新的讨论和判断,主要是进一步找到了还算不错的参考标的和调研样本,从侧面论证了一些答案。另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下少数派、Notion等产品,依旧欣赏,更加钦佩

以下是我们接下来的计划:

🏷️ 社交媒体亮相:按照预期规划,1月16日左右将会正式在各社交媒体发布内容,之后就会进入部分不可控的状态。希望能够顺利发布,只是不知道前方有没有不确定性的风险在等着我们。

🏷️ 官方文档上线:计划1月下旬弄好相关的主要内容,并且上线到官网中。届时官网第一个版本便全部完成了。只是目前还没想好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去承载。市面上有不少好的实践,但最近觉得用飞书的知识库来实现似乎也还不错。

🏷️ 配置第三方服务:为了省钱,我们也是尽可能把时间卡的死死的hh没有什么提前量的说法,真正要用才接,毕竟是要花钱的。不过一月初的这段时间也得陆续都配置好了。

🏷️ 商业化的构思、筹备:开始内测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进行商业化的推进和尝试啦。一方面是要打造用户愿意为之付费的产品,验证产品需求并计划下一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我们希望尽可能早地启动主要因为这是最好的NPS,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产品有没有创造真正的价值以及创造了多大的价值;当然,也很关键的是,活着,提供长久、持续、稳定、优质的服务

最后,这篇发布的时间刚好是年终,

勿失勿忘,

Life goes on.

*封面来自 Notion 官网,其背后的先锋们

分享概念:自动化信息流

另外,有一个概念,叫做自动化工作流,就是使一系列动作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以最少的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任务的过程。

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自动化信息流,通过自动化信息流实现个人数字生活的信息聚合

聚合什么信息?

不是所有在赛博空间产生的信息都需要被聚合。一些被动产生的如搜索记录、地理位置记录、个人健康信息等,他们可以用作 quantified self(这是另一个话题),但并不在我的考虑范畴内。

我要聚合的主要有两类信息,一类是是由我主动创造的,比如Twitter 上发表的看法、GitHub 上为开源项目提交的问题;一类是我主动收藏或标记的,Pinboard 上收藏的书签、YouTube 上点赞过的视频均属此列。它们有的直接流入我的知识库,有的保存在线上服务中,作为知识的原材料储备,留待日后进行消化吸收。

考虑到分享的目的,这些信息中还要去掉功能性的部分,只保留我确认有价值的那些。比如 Twitter Like 有时会用于社交目的,作为一种赞赏的回应;YouTube, Spotify 中各种 playlist 很多只是为了满足收集癖,不一定具有普适性;豆瓣的想看、想读只是待确认的 enqueue,只有看过、读过才是值得推荐的。

内容来源

基于以上考虑,我将自己主要摄入和产生信息的来源进行了整理,得到如下列表:

  • Telegram

    我在 Telegram 中分享一些一闪而过的想法、菜谱,转发浏览其他频道时看到特别有意思的内容。

    • Fleeting thoughts 💭
    • Recipe 🍳
    • Forward 🔄
  • Twitter 🐦

    我的所有 Tweet 和 Retweet 都经过认真思考,是希望被阅读的内容创作。

    • Tweet
    • Retweet
  • Instapaper 📖

    我这样管理我的待看列表:对于没确认是否有价值的那些,我会加入 TODO 或 Telegram Saved Messages。只有当我认真阅读过并认为值得再次阅读,我才会将其加入 Instapaper 中。

  • Blog 📝

    我的个人博客,通过 RSS 发布更新。

  • Music 🎵

    我主要使用 Spotify 听歌,类似 Instapaper,只有我愿意反复听的歌曲才会加入 Liked Songs,可以看做是我基于个人音乐品味的推荐。

    • Spotify
  • YouTube ▶️

    YouTube 是我探索世界无限可能性的地方,it’s about everything and nothing。每个 Like 过的视频都有着让我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的亮点。

  • Bookmark 🔖

    我从 2013 年开始使用 Pinboard,虽然 Pinboard 的社交属性很弱,但我一直坚持用 private/public 属性来区分我的收藏,所有 public 的书签都具备一定的分享价值。

    • Pinboard
  • GitHub

    由于对 Pinboard 的重度使用,大部分 GitHub 项目都收藏在 Pinboard 中,Star 的是我觉得值得鼓励的项目。每个 Issue 和 Pull-request 我都有认真撰写,他们是我参与开源活动的记录。

    • Star 🌟
    • Issue ⚡️
    • Pull-request ⤴️
  • Douban

    我主要用 Douban 记录看过的电影和书。如上文所说,这里只分享在看、看过的电影和在读、读过的书籍。后续考虑对评分进行过滤。

    • Movie 📺
    • Book 📖

以上内容摘自 Reorx’s Blog 下附原文链接及具体工程实现教程:

  1. 使用自动化工作流聚合信息摄入和输出
  2. 使用 Railway 和 Supabase 零成本搭建 n8n 自动化平台

你也可以了解像Readwise等产品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