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这里是 Wan

The one 的 One,也是亿万的万。

在这期间,我们完成了如下事宜:

月度同步总结讨论:1月2日的上午,我们聊了很多。一个月的时间过得飞快,也有很多产出。大家都很拼,真的辛苦了。本来是要比较轻松自在的模式,谁知一旦工作起来就停不下来。不过这样是不好的,后续还是要去调整调节。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决策,尽可能地做正确的决策。

这次总结,进一步强调了一个重点:我们真正在意的是从零开始完整经历产品、研发、运营、上线、内测、PMF、商业化等的全周期全流程,当然这个产品也是我们想要去做的产品,但即使最终被证明是伪需求、无法自负盈亏等在世俗意义上失败了,我们也收获了第一优先级想要的东西,更重要是我们在一起。(不要担心,我们有较为充分的低谷期、潜伏期的预期,即使短期内没那么理想,没有足够多的用户和收入支持继续投入,只要对用户有价值,就会保证核心逻辑持续运行。如果确实没有价值,那也便没有存在的必要。)

输出的新结论:这里主要关于“导出”,是否支持用户导出。我们都知道大部分产品只允许“导入”,即将外部数据导入自身(有些仅限订阅权限),较少数的产品支持或简单或强大的导出功能。这其实是一个艰难的决策。我们内部也有过多次讨论,持续在思考。得出最终结论的原因有很多,有机会和大家细聊hh

先说一个核心支点:用户价值优先。这其实也是一直在意和纠结的点,只是之前被偏商业逻辑的考量遮蔽了。用户价值优先——我们不想也不应该出于商业逻辑的决策来限制用户创造价值,尤其是自身不具备的价值。所以,新结论是从更好的“输出”出发,导出当然是要支持的,而且还要以更好更强的方式支持。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 Idea,会逐步在后续的迭代中实现,敬请期待~(一个小小的挖坑和画饼

内测的新策略:之前还会担心人数太少测不出效果,觉得还是需要一定数量的用户来参与到内测的环节。现在完全与之相反,是要去思考及落实“如何用少数用户测出效果,得出结论”。这样转换一下,从向外求的被动由人,变成了向内求的主动克己。也是更加务实的,不虚荣的,不自嗨的方式。

其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各类服务的白嫖免费额度hh我们需要控制在这个额度内进行 PMF 的验证,这虽然在客观层面进行了主观限制,但也让我们有了一个更好的 Benchmark,同时更强的生命力代表着更充分的自由。当然,人是活的,策略更不是死的,我们也会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去重的新思考:由于 Twitter 前段时间 API 的 bug,进一步引发对“去重”的思考与讨论。我们讨论了多个环节减少 API Bug 导致问题的处理,同时更进一步地思考要如何助力用户不被同质化内容所困扰,比如前段时间风靡的 AIGC、ChatGPT,太多的人在讨论、分享、创造内容。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同质化信息,我们在社交媒体及信息平台浏览并产生行为。

如何判断,如何筛选,如何索引···目前有一些解决方案,也是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迭代的新判断:很多时候难免会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判断是一门艺术。在不知是缪斯女神降临还是自我 ego 作祟的情况下(其实绝大多数时刻都是不清楚不明确不知道),最简单的策略便是“小步快跑”,克制,克制,克制,上线,上线,上线

尽可能快地面向用户,给到真正的使用者手中,观察他们挥舞起来的情况,而不是自己的儿童玩具。其实我们一直有在面临这样的拷问,避免灵光乍现,不要福至心灵,不信缪斯眷顾(当然,这多少有点极端了),我要说的是,不要自我感动,不要被身边的友好氛围搞晕,更不要“胎死腹中”。

没那么大的野心:忘记是在聊什么,我们谈到了竞争,尤其是所谓“向下兼容”的情况,尤其是如果这个市场、这个需求被验证了后,做了很多场景的讨论。此处就不具体展开,只是最后发现,简单总结概括,最大的立足点似乎就是一句话,“没那么大的野心”hh,还挺有意思的。

其他Postmark 团队非常认真负责专业,响应也很及时。我们觉得他们可能有一支能够24小时支持的全球分布的客服团队;ChatGPT 写/改邮件真是一把好手,尤其是各种客服支持往来邮件,简单明了、得体优雅,非常舒适;正如之前周报里谈到了,我们正在通过一些方式来降低流程性系统性风险,并不意外的,我们发现出现了。这本身不是什么大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再来一次正式复盘。一切为了更好的 Wan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