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读过的书,但之前只是闲读,受益颇多,进行了一些拿来主义的应用。去杭州拜访朋友的时候还特别当作礼物赠送。有感于种种,打算重新精读。

思想不惑,精神明亮。

本书围绕一个核心问题“现代性问题”展开,关注现代思想中的反思性和批判性特征,是本书的核心视角。

  • 清醒的现代人?

    • 明白自己是谁
    • 自己在做什么
    • 为什么会这么做
  • 熟悉与明白不同

    • 一条生活在水里的鱼,从来没有反思过我生活的这片水。

反思性的思维不是学者专属,每一个生活在现代世界的人,都有责任对自己的生活和自己身处的世界做出反思。

  • 思想
    • 思想内在于现实:把思想和现实对立起来,看成两种分离的东西,虽然很流行,却是完全错误的。“现实离不开思想”。
    • 利益并不是物质性的:利益的背后是思想观念的框架。
    • 人类行为的复杂动机结构:思想观念是人的社会实践行为的驱动因素。“春运”。
      • 如果看不到人们的认知、身份、道德和价值等观念(实际上就是所谓“现实利益”本身的构成要素),我们就会陷入一种低级的现实主义思维——表面上很务实,实际上却丧失了真正的现实感。
  • 现代
    • “现代”是一个概念群,包括“现代”“现代性”“现代化”“现代主义”等。
    • “现代”是一种新的时间意识。
      • 字面的含义:modern,当下或此刻。“现代”就是指“现代或者最近的这个时代”,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有自己“当下的时代”,但并不是都会习惯性地自称“现代”。
        • “modern”这个词16世纪才被创造出来,在此之前这个词还没有出现。
        • 并且,很久以来人们不太关心“当下的时代”,缺乏对当下的敏感度。
      • 在思想观念层面,“现代”意味着对当下新颖性的敏感,是指一种新的时间意识,或者说历史观。
        • 循环历史观:古代人的历史观念中,“当下的时代”不过是以往时代的延续和重复,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也就不值得特别关注。
        • 文艺复兴,特别是在启蒙时代和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动,“循环历史观”被改变了。时间不再是循环往复的,而是线性展开的,时间成为一个有方向的矢量概念。
        • 这种新的时间观念非同小可,带来几个重要的变化。
          • 一种对传统的否定甚至决裂的态度。
          • 形成了所谓“线性进步的历史观”。
          • 对人的创造性和主体性的肯定,从循环历史宿命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由的、有目的的创造者,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
      • 现代是一种新的历史观念,人们开始怀疑并且挑战传统,自觉地面向未来、创造历史。
        • “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共产党宣言》
        • 现代意味着崭新的重大变革,“古今之变”。
    • “现代化”的过程与“现代性”的结果
      • 引发现代变革的动力是什么?
        • 主要的思想动力是理性的观念,“启蒙理性主义”。
        • “现代化”:从古代到现代转变的历史过程。
        • 社会现实的因素与思想观念的因素相互作用、彼此强化,导致了现代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被称为“现代化”。
        • 学者普遍认为,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明显的现代化趋势,到18世界中叶达到了高峰,现代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 “古今之变”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 现代化的结果是西方形成了现代社会,出现了现代人。
        • 现代化的变革过程具有多个方面,涵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
        • 总体上说,现代化带来了现代世界,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社会的一些突出特点。现代社会的特点。
        • 现代社会的特点被称为“现代性”。
        • “现代主义”主要用于美学领域,出现在19世界后半叶,指西方经过现代化之后,文学艺术等作品出现了新颖的形式和风格。现代主义是现代化的美学后果。
  • 古今之变
    • 现代思想的起点,从“自然”到“不自然”。
    • 婚姻——个人主观变成了压倒一切的变准
      • “爱情法庭”,专门给贵族裁决恋爱纠纷。当时的观点是,婚姻的精神是责任,结婚是味蕾保护财产和家族延续,和爱情没有多大关系。
      •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表示,资产阶级的婚姻在于稳定地保留财产和人口再生产。
      • 到了现代,出现了新的、最关键的问题:我喜不喜欢,我愿不愿意。
        • 我喜欢变得重要,一方面包含对个人的尊重。而对个人的尊重,则是个人解放的前提,是打破旧有等级体系的力量,是民主化的基础。
        • 另一方面,这种现象又会让我们困惑:无论多么伟大、崇高、又没的东西,现在只要一句“我不在乎”,好像就能否定它的价值。在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有些话题主要你说“我喜欢”“我愿意”,对方似乎就无法反驳了。这种轻率的傲慢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 如果我们做出选择的最高基准是主观医院的话,“选择”就成了孤证。除了“我的意愿”,不存在任何同等有力的旁证。选择变得脆弱、变得不稳定。我们可能自己都无法践行自己的选择。
      • 简而言之,过去我们更重视事物内在的客观价值,主观意见不能轻易动摇这种客观价值。而现在,个人主观赋予的价值变得极其重要,有时甚至能压倒其他一切标准。
    • 思想实验——人们观念中自然秩序被理性给打破了
      • 亚里士多德相信存在一套自然秩序,在这套秩序中,“万物都有自己的目的”。
        • 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确定的意义。我们应该依照这个意义行事。而这个意义是自然给定的,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也就是“正义”。
      • 现代人相信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抛弃了自然秩序这个神话,得到了自由。
        • 而代价是失去了共同神话,我们也就失去了关于好坏对错的共同标准。在价值与价值之间很难区分高低优劣,每一种价值都有自己的道理,彼此冲突的观念,常常谁也说服不了谁。
      • 共同神话束缚了我们,却也让我们有了共同的准则。摆脱这个神话之后,我们有了自由,却又陷入混乱和茫然之中。
    • 新秩序——自然秩序被打破,理性的新秩序被建立
      • 现代化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生产和组织方式。比如,春节,春运。
      • 带来的问题是理性计算的逻辑会一直向前推进,导向一些我们不喜欢的后果。
    • 个人主观价值绝对提升,自然秩序被打破,理性秩序建立。我们不再相信什么天定的意义,相信意义是由人赋予的。
    • 促进这种变迁的动力是什么?
      • 理性的观念,是启蒙运动主张的理性主义。